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9|回复: 5

山涛与嵇康的绝交

[复制链接]

244

主题

605

回帖

24

精华

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积分
1168
威望
283 点
资产
44627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2-3
发表于 2008-2-1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转贴1 [5 Z" y1 q1 l- P
  V. ^, G- W# p" B2 ]; u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 “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
) f. U4 w. K- z! H& _这封信分为五段,层次、脉络分明。
3 u/ L# w% T( D; h# j( ?'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交友之道,贵在相知。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之别。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7 E0 u. E# \  J. U+ |& m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指出人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5 l" J! Z6 Q! t% ?  [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真是形象之极!禽即擒字。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司可以得到 “金镳”、“嘉肴”——富贵荣华,但那代价我也是知道的,那要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我宁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写到这里,不必再作抽象的议论,作者就已把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描摹出来了。
, R# a; X/ Y" ~0 z4 _然而,作者并不肯就此置笔。第四段,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与朝廷礼法的矛盾更为尖锐。嵇康把这些矛盾概括成九条,就是很有名的 “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九条排比而出,滚滚滔滔,一气贯注,丝毫不容对方有置喙的余地。嵇康自己那种“龙性谁能驯”的傲岸形象也就随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这“七不堪,二不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似乎狂得过分一些,而在当时,一则疏狂成风,二则政治斗争使然,所谓“大知似狂”、“不狂不痴,不能成事”,所以并不足怪。在这一大段中,作者渲染出两种生活环境:一种是山涛企图把他拉进去的,那是“官事鞅掌”、“嚣尘臭处,千变百伎”、“鸣声聒耳”、 “不得妄动”;一种是他自己向往的,是“抱琴行吟,弋钓草野”、“游山泽,观鱼鸟”。相形之下,孰浊孰清,不言而喻。至此,已把作者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了。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等于是和名教,以及以名教为统治工具的司马氏集团的决裂宣言。这一条后来便成了他杀身的重要原因。 + l- |% G! s2 h* U
下面一段转而谈对方,以交友之道责之。在列举了古今四位贤人“真相知”、“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之后,作者使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他讲:这个道理只有通达的人才能理解,当然您是明白的了。初看起来,是以“达者”相许,然而下面随即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已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这简直就是指着鼻子在骂山涛了:我原以为你是够朋友的“达者”,谁知道你却象那强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象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这两句话骂得真够痛快,正是嵇康“刚肠疾恶”本色的表现。如果说开篇处的讽刺还是绵中之针的话,这里则是针锋相对了。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命笔之际,愤激愈增的心情。 1 k- t6 h% K1 @  U& d5 u
最后,作者谈了日后的打算,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这一段锋芒稍敛。因为他是一时风云际会的领袖人物,是司马氏猜忌的对象,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可说是宁死不合作了。而对山涛鄙夷之情,犹有未尽,故终篇处又刺他一笔:野人有以晒背为快乐,以芹子为美昧的,想献给君王,虽然一片诚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愿足下勿似之”。又是不动声色,而揶揄之意尽出。 3 X6 Y2 |* F& t; M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 u* h9 O: V* g6 I8 S8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更为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它那独特的文字风格。《文心雕龙·明诗篇》给嵇阮二人的评语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钟嵘的《诗品》也以“清远”、“峻切”评价嵇康诗作。足见是一时之通论。细味作品,这一裁断实在贴切得很。而且,不唯嵇诗清峻,嵇文也以清峻而名家。何谓 “清峻”?大体说来,就是立意超俗,行文精炼,词义透彻。本文陈说自己的旨趣、好恶,居高临下,旁若无人,嬉笑怒骂处,涉笔而成文。本来,这封书信是为辞谢荐引而作,但作者没有粘滞在这一具体事情上,而是从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大处着眼,引古喻今,挥洒自如。所谓“清远”者,正在于此。而从行文之法来看,道论处世原则,标出“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大义,次述自己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继而推论,自己必不堪为官,只宜退居。接下来转向对方,也是先标出“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的交友之道,继而责备对方对不起朋友的作法。表面上挥洒自在,筋骨中却贯注着极强的逻辑力量。再辅之以“七不堪,二不可”那样透彻、斩截的言词,自然可称为“峻切”了。刘师培评论嵇康的散文是“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也是着眼于这种丝丝入扣的内在逻辑性。嵇文的清峻风格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一方面是汉末魏初讲求名法之治,文章普遍趋向简明透彻之故。另一方面,士人中高傲、放纵的思想潮流影响到文章,便出现了所谓“师心”、“使气”的创作态度,把主观情性作为驱策笔墨的主导力量,于是把作者自己的形象熔铸到了作品中,《文心雕龙》称嵇康为“隽侠”。我作今天读此《绝交书》,不是确确实实感到里面鼓荡着一股“龙性”不可驯的侠气吗?象那随手拈来的鸳雏斥鸱,美芹献曝的故事,七不堪二不可的排比,都生动体现出嵇康居高临下,笑骂任心的气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讲,有清峻之人格,方有清峻的文章风格。“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竹林七贤”死的死,降的降,于是象《绝交书》这样令人悚然动容的清峻风格也就不多见了。
古人曰:忠、孝、义、勇、信、德、诚、容、仁一种语言的空间分布是衡量一个文化集团命运的尺子。如果该文化集团兴旺发达,则其使用的语言就会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大,反之,则会缩小,甚至终于灭绝。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244

主题

605

回帖

24

精华

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积分
1168
威望
283 点
资产
44627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 L- G% _- ?; u3 E, |# }9 x) U
6 v- R( }2 B3 L% y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Q7 A/ Z+ N" J$ w( G' _

( n& n% N5 t" m+ Q% A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2 ]' ]9 N6 e$ E8 Q" M' M; A+ Q" o: W) S, R: v2 w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驰之阕;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注1]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 Z& Z8 i( ^9 o' g7 r" |# u
1 p+ j* O6 E0 y, F1 D& x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2 v6 o$ W# @5 M& v. P3 ?1 _$ ^/ r. ^& ~) L9 v/ j2 i7 M/ s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0 [% p6 o7 h+ H5 _( d9 q8 f$ @; i. \: I2 `- h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共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4 ~: `4 `' g3 y% r+ x4 r9 A, b9 @5 N- r/ A' X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 e( @- |; `% m& M) j6 z5 D

1 ?9 O4 X5 T1 P+ S  [注1]:原作病头内加卑,痹之异体字。
古人曰:忠、孝、义、勇、信、德、诚、容、仁一种语言的空间分布是衡量一个文化集团命运的尺子。如果该文化集团兴旺发达,则其使用的语言就会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大,反之,则会缩小,甚至终于灭绝。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主题

605

回帖

24

精华

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积分
1168
威望
283 点
资产
44627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桥谈往4 z/ k) |8 J" s1 k' T2 [( F! q  B  d, k
想其时# _' S) z( W4 Q
山涛与嵇康的绝交% j6 m$ O& O# G' O" M: Q; w$ ~
http://www.du8.com/novel/html/20070123/168/8301.html0 g' ?6 N1 F- O/ e+ i! d" j( ?

* N& a# F% G2 x' F/ k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说是见到过的“七贤”大多腆着肚子、举着酒杯,或坐或卧,一派失业的悲凉。而他却觉得他们——不论得意的、佯狂的、杀头的——活得都很累。这话我信,因为我也觉得,以为他们活得潇洒自由,只是想当然的误读。
! Q( M/ `) ?6 ?) P9 l) `5 R1 h) y- s2 ?9 `/ t1 G$ ]6 P9 [
    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闹得后世沸沸扬扬、津津乐道。在我看来,嵇康拒绝山涛举荐的事,骨子里仍旧只是一场历史上反复玩过的政治游戏。
+ z* j4 G8 H8 @8 ]$ \/ N
) g$ i9 D" X8 e8 k" J0 T    山涛与嵇康,曾是竹林游宴的好友。那时,他们还可以和平相处,一则因为政治上尚无利害交关的矛盾,二则其时几个人都在培植社会知名度,即所谓“养望”。及至名义上当着皇上的曹家同事实上操着大权的司马家形同水火之际,每一个卷入政坛的人物,便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了——这种抉择,在今世叫站队。那以后,七贤也好,八贤也好,各人的立身行事就大相径庭了。$ h4 t+ n- _2 m0 }2 J: N( P) r; H
$ H: N3 ]/ p( k
    山涛与嵇康,家世不同,选择自然迥异。山涛的从祖姑,是司马懿的太太——一位精明、能干、狠辣的女人。司马懿为躲避曹家的猜忌,曾装做半身瘫痪。有一次在家晒书,暴雨突至。司马懿从榻上跳起来收书,不料被一个丫环看见。司马太太怕她泄漏风声,竟亲自把她杀了灭口。司马太太又是司马师、司马昭的母亲。有了这几层关系,一到要站队的时候,山涛自然便投向了司马家。不久便官居尚书吏部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对他都很倚重。
' ]/ V% B6 K( j$ `0 r, P- d- W
/ y* B( I/ E# t1 e; t/ Y6 O8 b7 K    嵇康就不同了,他同曹家联了姻,自然要与曹氏共进退,至少总不能吃里扒外去为司马氏效劳吧。但如果嵇康不同司马家合作,等待他的命运只怕不佳。所以嵇康的处境要险恶多了。
1 S/ ]7 M% q/ l
: q7 p; B' i1 t  y" N    山涛比嵇康年长,又很爱嵇康的才具,加之司马家又想笼络天下才俊,嵇康是首选人物,因此,才有了举荐嵇康出任吏部这出戏。于公,是为延揽人才;于私,未始不是为救好友一命。嵇康的绝交书,是一种不妥协的政治姿态,辜负了山涛一派心意。但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考虑,这封绝交书,从此割断了他与山涛的关系,又未始不是对山涛的一种保护。此后嵇康无论做什么,山涛都不至于再受牵连了。7 g4 d1 o* Z: U* e" v4 t7 r
: L& B. h9 P+ c- I
    直到要砍脑袋了,嵇康才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巨源,就是山涛。这话,近于托孤。可见,他是知道山涛用心的。等到嵇绍长成,山涛举荐他为秘书丞,结果又被后人批评指责,说他诱使嵇绍违背了父志。其实,这一切何尝一定违背嵇康的意愿,又何尝不是山涛对朋友的一种报答?这样来看,嵇、山二人的关系,或许应当有一种新的解释。
" W) S  o$ z& w! M" i0 r
7 p- t9 L0 E' P    山涛是做了大官的,也很会做官。他入主吏部,荐举了不少有用之才,但对皇上的旨意也从不违拗。他竭力帮助司马家网罗人才,但对昔时朋友们仍肯尽心尽力。看来他是一个颇为老练、圆滑,但又保有点人情味儿,善处各种关系的官僚。4 B  D, L  I  A8 c+ F. g/ c6 S& |

8 D7 @" A3 p; ]& H: b: G    嵇康的文章写得太妙了,以至后人多指责山涛。但平心而论,做官、做人,做到山涛那个份儿上,也真够不容易了。黄永厚说得对,他也活得很累。
古人曰:忠、孝、义、勇、信、德、诚、容、仁一种语言的空间分布是衡量一个文化集团命运的尺子。如果该文化集团兴旺发达,则其使用的语言就会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大,反之,则会缩小,甚至终于灭绝。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主题

605

回帖

24

精华

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积分
1168
威望
283 点
资产
44627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 司马昭

司马昭小故事:
3 ^' A- U! q3 Y7 Y9 {; n) Y
3 V9 ^# w+ f3 E2 H' M0 B( |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 w* V1 y; g1 k7 i, _0 z

8 b  c$ M& b. X! E- h" u曹髦见曹氏的权威日渐失去,司马昭又越来越专横,内心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诗中写道:受伤被困的龙不能跃出深渊,自由自在地上天入地。就好比龙蟠居在井底,看着泥鳅、鳝鱼在面前手舞足蹈,只能藏起牙齿伏住爪甲。真可恶,我处于同样的境地!
5 y0 K- p! \% n
/ l( x1 P6 ^0 {, h4 l* v- _7 e司马昭见到这首诗,勃然大怒,在殿上大声斥责曹髦说:“我司马氏对魏有大功,你为何把我们比作泥鳅鳝鱼?”曹髦听了,吓得浑身发抖。司马昭见他不敢作答,冷笑一声离去。 ) E5 G* q. |  N2 q2 b4 ]
/ b" y& t6 v+ N, p% q/ v% m
曹髦回到后宫,觉得司马昭有篡夺帝位之心,所以敢于当众侮辱他。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过不下去了,必须除掉司马昭。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密谋对策。他愤怒地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帝位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我不能坐着受废黜的侮辱,今天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 G! }9 L# X5 @. y3 O- n% L
& x* X# M7 G6 h; I  ~8 t( n+ O: K  M
尚书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已非一日,只靠少数人马是对付不了他的,希望曹髦慎重考虑。曹髦把讨伐司马昭的诏书抛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何况也不一定死!”
, h* a; x( u$ x8 `) U- g" o
1 I1 s/ [  `+ ^( g! `6 }* Y1 y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怕祸及自身,准备一出宫就向司马昭报告。曹髦等不及了,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第进发。
9 H) h2 |8 c* g- q% {' Q$ R4 b2 N/ D
4 L+ O8 X" D( |& x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正带了数千卫兵过来。曹髦以为他们是来杀自己的,便冲到前面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弑君吗?”卫兵不敢阻止,也不知应采取什么行动,便向后退却,贾充马上对卫兵大声喝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之事啊!”卫兵们听他这一喝,顿时明白过来,一齐挥戈,当场将曹髦杀死。
* ]% D4 Q6 T9 @3 C, X& b  O1 X4 e+ O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后被废为陈留王)。曹奂完全听命于司马昭,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长子司马炎继位任晋王。仅过了几个月,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由他称帝,建立晋朝。
5 R7 \" @& {( W3 ^, i( k
/ q' l, t0 E  V$ b# k# u: p5 w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古人曰:忠、孝、义、勇、信、德、诚、容、仁一种语言的空间分布是衡量一个文化集团命运的尺子。如果该文化集团兴旺发达,则其使用的语言就会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大,反之,则会缩小,甚至终于灭绝。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4099

回帖

7

精华

超级版主

便衣警察

积分
12347
威望
7064 点
资产
3907550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9-3
发表于 2008-2-12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好长。先占个位置再说。
Graphic and website design.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30

回帖

1

精华

注册会员

将仕郎(从九品下)

积分
160
威望
25 点
资产
9462 金币
注册时间
2007-9-8
发表于 2008-4-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需要。。。。。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5-11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